影视制作合同品牌方第一个如何紧密配合?宣传片

商业广告和宣传片离不开甲乙两人的紧密配合。

广告宣传片的来源是品牌方提供的信息,理念,诉求,期待影视制作合同,以及甲方本身所具备的企业实力,文化等内涵特质。

从前期到交片,甲乙两人必须怎样紧密配合呢?

第一步,前期沟通。

品牌方最必须想知道的三点并交付给制片方的是:1.片子给谁看,要到达哪些目的;2.时间和预算;3.宣传片拍摄项目负责人。

1.宣传片给谁看评价是不一样的,当然效果也有不一样的。所以企业方第一个要反思的是,企业宣传片的读者是谁?有些企业方针对这个难题表现的很奇怪!就是一部电影,给谁看不都一样吗?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很不一样,简直的是千差万别。搞清楚了这个难题,制作方能够开始策划创意。

我们可以把这个难题延伸到播放环境来探讨可能更准确。是网络投放、展览会、数字展陈、内部培训、企业年会、产品介绍…..等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心境也不同。

举例:

a、需求是展会滚动播放。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去你展会的显然是市场相关的人群,或者说潜在的顾客。问题是那些人是流动的,你如何吸引他的眼睛,让那些人在你的展位面前看半小时的企业发展史你认为有也许吗,那么重点该放在那里?是不是短一点,有力一点,让客户一眼能记住你的企业最好!

b、网络投放。优酷、腾讯、乐视、微信,微博..这是一部面向全亚洲观众的影片。虽然说也唯有关注你行业的相关员工才能搜索、播放,可这个之后观众是有时间冷静思考的,只有你的片子无法打动住他,才会点下一个。那么这个电影又该说些什么呢?

c、企业外部使用。不管是年会还是外部培训用,当然是会有一些企业的简介,框架结构,企业发展史,阶段性总结,展望将来画大饼等等。额,说出来怎么如此枯燥,怎么让老员工看上去感叹,让新员工振奋,有什么故事可挖掘,你不说制作单位是不清楚的。

2.然后,我们考虑两个预算。两个,没错,时间和金钱。有的之后时间就等于金钱,比如老板临时起意要参与即将初的某个展会,时间只有半个月,从沟通策划到录制剪辑,制作方要加班加点,企业方显然要付出更多的金钱。

合理的时间,适当的资金付出,这个是初次沟通必然会涉及到的难题。有的企业方在沟通的之后会首先问,制作一部电影要多少钱?这个在初步策划完成之前真的很不好回答,就似乎你回到餐厅问吃顿饭多少钱,几十到几千都可以吃饱肚子。

通常状况下,制作方会打算一些样片给用户看。一是知道一下客户的色调偏向,审美层次,二是有一个详细的东西可以参考,大家容易找到契合点。从企业的视角也会要求看制作方的样片,以确认制作方的水准值不值得委托。

那么从技术的视角我们看样片能看出些什么呢?

先说拍摄的问题,要不要请演员,请什么档次的演员,这个在价格上或许是没谱的。然后,有没有航拍,多少员工出镜,多大的画面必须布置,用哪个档次的机器,吊臂滑轨要上吗?场景大小数量不同,拍摄的技巧不同,使用的机器设备不一样,花的时间上也不同吧,制作方出多少人工也是要算成本的。

其实初次沟通可能不会这么具体,大概双方心理有个打算吧。

3.很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宣传部门,负责企宣片制作方沟通的是临时指派的某部门负责人,他有也许还没有完全知道老板的真实动机,或者原本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的。这就给后期信息的提供,拍摄的配合带给很大困扰。

建议负责企业宣传片的最好是知道企业历史、架构,并且能激发企业各部门资源和员工配合的,获得上司赏识的资深管理员工。当然,如果这个人能够懂一些宣传片拍摄的常识,就更完美了。

初次沟通完成,双方都有意向继续合作,就可以率先开始策划了。

第二步,策划方案。

简单说就是我们这部电影到底要讲哪些,怎么讲。这个似乎是在后期沟通后两人签署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方大约要提供一个文字的讲稿或初稿,把准确的需求以文字的方法组织一下,没准还能看到后期没有想到的一些疑问。同时尽可能提供一些之前企业用于宣传的资料,包括视频、画册、宣传单、PPT、VI系统(即使有)、企业网站等等。

制作方在获得文字初稿和资料后,进行吸收整理,提炼出一份文字+配图的策划方案,这份方案会延伸出解说词配音稿或者标题、字幕等等。这个过程制作方会不断的威胁企业负责人,各种调查,走访,看现场,需要企业方长期的配合。有了策划方案就基本了解这个片子该如何做了,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钱双方也就基本明确了。

制作方的策划方案一定是有重点,有取舍的。一个大企业,方方面面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是成为戏剧化的片段需要是有主线,有重点,有主有次有省略的,不然就是一盆大杂烩。

记住,一部好的宣传片,不在于你传达了多少信息,在于看的人记住了多少信息。

也有注意,双方必须在策划方案阶段充分讨论,沟通,并且需要让企业老板参与进入,避免策划方向上的出错。往往有些企业老板前期不重视,到了录制当天,甚至发现样片了,才提出一大堆的看法,到当时这些早已是能够挽救的窘境了。

第三步,制作方递交详细报价单和制作周期表,签署制作协议。

只有在策划方案的基础上能够有具体的价格,这个之后可以进行商务流程,包括价格、付款方法、制作周期表、合同等的达成。还是那句老话,希望两人都尊重合同,既然签了,就根据协议来。

第四步,制作方完成执行脚本,进行录制前会议PPM

确认方案、签订协议后,制作团队率先开启执行阶段。导演会进行现场堪景,选景,如有必要,摄影、美术等也同时介入,制作执行脚本,执行通告等,并且进行拍摄前的最终一个两人即将沟通会PPM。关于拍摄的所有细节,演员,情节,拍摄顺序都必须在会上探讨并双方确定,同时还要企业方签字的。

此处对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执行脚本要求,提前准备好拍摄环境。整体工厂环境的5S、机器设施的良好运作以及无法展现出拍摄必须的工作状况、员工的仪容仪表和积极工作状况,这些都是必须提早准备好的。同时保证拍摄当日现场协调的员工,以免拍摄当日发生任何的意外,无法完成拍摄。

第五步,现场拍摄。

企业现场拍摄是必须全体动员的事情,有时反而是必须临时停工停产配合。如果关键领导不在现场统一指挥,导演只好抓瞎。然后拍摄工作上班加点是常用的状况,提前和人员沟通好加班的意愿。

现场拍摄是以执行脚本为基础的,导演会按照现场状况给到一些灵活发挥的空间,但是避免轻易改变或降低内容。曾经有一次拍摄一家企业,部门负责人临时认为自家的厕所搞得很干净,也做到了5S,要求导演补拍一下,哈哈,导演差点当场崩溃。

第六步,后期剪辑。

后期剪辑一定要留住时间,因为剪辑是个费功夫的事。现在的录制素材都是4K高清,光是素材传递,整理就要花去一两天时间。然后我们所谓的剪辑,其实包括整个后期工作,还有特效包装,调色,配音,声效,背景音乐等细节,每个流程都必须认真打磨。

第七步,初稿提交,修改。

初稿提交后,甲方提交更改意见,至今我们没见到哪部电影是不必须修改的。甚至修改两次,三次都属于正常范围。

虽然制作方不怕修改,修改意见再多,也是正常的。但是,制作方怕的是不根据脚本和实际拍摄提的更改意见。请牢记,我们的逻辑是确认拍摄脚本–根据脚本拍摄–根据脚本把拍摄素材剪辑出稿子。

然而,所有的更改意见要基于甲乙两人一同确定的录制方案与执行脚本基础上的。而且设置意见应当统一整理成文字。

有了以上共识,我们就可以防止以下的情形:

看样片突然想起,“诶,我们那台设备如何没拍啊”,告诉他,那台设备不在脚本策划范围,拍摄当天也不在运转。“那台设施很先进,你们补拍一下剪出来呗。”

也有频繁发生的情况,原本就是说好赶时间参与展会的视频,好不容易赶完工;展会期间客户不赶时间了,越看越不爽,要大更改。甚至于变更需求,展会视频要改到网络投放,当然,钱是不会加一分的。他也许认为即使做了一次片子,就要物尽其用吧,你跟他说哪个类型不同、不适合是没有用的。“你之前不是说要是多给几天时间就好了吗,我今天不急了,搞好为止…”

不可回应,好的片子是改回来的,但是更改必须在必定的范围之内。

最终,说说个人理解下的一部好的企业宣传片有什么可参考的点:一,主题鲜明,重点突显。对应上面所说的对于人群和播放环境,一部电影想要包罗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贪念。换一个表述,仔细想想我们做这部宣传片到底是为了什么?二、别具一格,创意加分。这一条只是有效减少罗列数据的窘境。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找一个突破口,哪怕也是一个很小的点,能引来一些人的关注和探讨,宣传的目的就超过了。三、拍摄专业,制作考究。就是所谓影片的气质,这个有点玄学的东西。如果从制作上讲,一部电影一般包括有如下系列分工:商务、创意、文案、导演、美术、演员、摄影、灯光、服(装)化(妆)道(具)、剪辑、特效、音乐、音效、字幕、合成等等。哪一个环节出了难题,片子都好不了。只有整体协调管理下影视制作合同,每一个环节都最大化输出,才可能出得了好片。整合出来讲就是,一部好的宣传片能用吸引人的方法,通过精美的触觉和视觉效果,在观看者大脑中留存下你想传达的企业信息。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s://www.zfbbb.com/?id=5531

上一篇:影视后期动画日本动漫专业大学院推荐院校:动漫,是指以“新兴的朝阳产业”

下一篇:上海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电影《万里归途》投资成本3.5亿,投资门槛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