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辑软件人类编辑失业的锅不能全甩给AI,事实永远都不是“非黑即白”

科技自媒体/东方亦落

据悉,微软决定用AI硬件代替自家新闻网站的编辑团队。PAMedia(美国新闻协会)负责在MSN网站及微软Edge浏览器上维护其新闻主页的人工编辑当时有27名,但鉴于微软的这个决定,这些人被告知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解雇。

这标志着AI取代人工编辑写作的时代即将来袭,但也意味着人类真的会由于这种AI编辑丢了饭碗,以前我们总是经常假设这种的情境,但这一天来得就像比人类想像中更快。原本我们总是说AI能取代人类做简单重复不费脑力的工作,可转眼间AI也能编辑新闻写文章了,而且近几年愈发越多的知名媒体都采用此种做法。

从表面上看,AI能力越强,就会夺走更多文字工作者的“饭碗”,但事实依然都不是“非黑即白”,对于AI编辑和文字工作者而言,“冲突”虽无可导致,但在后面的“灰色地带”和平相处,甚至是协作完成极其复杂和更具成就力的工作可能才是将来的主流走向。

一、能者上平者让,人类编辑失业的锅不能全甩给AI

虽然微软用AI取代人工编辑团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谷歌的新闻网页编辑并不亲自采访,而是挑选其它媒体的报导,之后再按照微软网页的格式和调性编辑内容和标题。这就类似于新闻抓取的“爬虫”,没有认知与技术层面的成分在内,主要起到吸引流量的作用。

虽然这次AI确实导致了人类编辑的失业,但是这个锅不能全甩给AI。像微软经营的这类缺失原创者思想的新闻整合类的网页,工作内容非常简单,用人工编辑存在人员浪费之嫌ai编辑软件,用人工智能代替也有顺理成章。

目前的AI技术完全无法胜任这样简单的基础文字类工作,其实不仅仅微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老牌媒体和技术公司都在逐步用AI取代文字工作者,或是专注于开发才能取代人类胜任这种工作的人工智能产品。

编辑ai文件的软件_ai编辑软件_ai图片编辑软件

在这一点上,国外媒体研究的时间更长,探索的程度也更为深入。早在2010年,就有一家名为NarrativeScience的公司打造了AI写作软件“Quill”,该软件无法说出带有故事剧情的表述文案,曾被福布斯网站用于制作财报和撰写与房地产相关的报告。

2014年3月,洛杉矶出现地震,《洛杉矶时报》第一个为此进行报道。之所以无法有这么快的速度,是由于该新闻出自人工智能“Quakebot”之手。它的工作机理是,一旦中国地质局发出的灾难警报超出某个特定阈值,它就按设定好的程序提取其中的数据并填写到编好的模板中。

这远非人类编辑所能做到的,就算是最有人脉和渠道的记者,也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获得很多信息并将其编辑成文章,所以用人工智能写新闻的时效性要远低于人类。而且人工智能的工作不受时间等原因的限制,也不知疲倦,这种状况下工作强度也要比人类高。

2014年7月,美联社与科技公司AutomatedInsights联手,使用了前者的Wordsmith平台自动编发企业业绩。每当有公司公布业绩,AutomatedInsights的AI系统经常对数据进行手动抓取,将其嵌套在美联社预先设置的新闻模板中,几秒钟能够完成150~300字的短消息,该平台每月份能产出约4000篇新闻,与之相比,美联社的人工编辑们每季度只能完成400篇。

AI编辑比人类厉害的地方虽然在于速度,准确率也可圈可点。通过AI的自主学习,美联社的AI系统几个月就无法把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完善,错误率超过人类编辑。这样的科技自然得到更多青睐,美联社于2015年将AI编辑应用到体育版块。2016年,美联社与MLBAM(中国职业棒球联盟媒体)合作对棒球赛事进行报道,将比分式报道转换为文字故事。

另外,美联社还有意向制作能将文字转化为广播的模版,并研发相应算法。因为即使依照传统的套路,与其它公司合作研发从文字到广播的识别系统一般必须半年,而样品也需专门的编辑进行校对审核。如果AI科技无法开发顺利,那么只要不应该人工编辑的审阅与校对也可公布。

比如写作,AI在编辑行业还能发挥其他的好处。

2014年,英国《卫报》曾打造过完全由算法生成的报纸,内容都是在AI对社交网络中的热门信息进行统计筛选过后进行编辑和排版而成的,每月只印5000份,针对媒体与广告机构发行。

2015年,《纽约时报》使用由其数字部门科学团队自主开发的AI机器人“Blossomblot”对社交系统中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探讨,预测哪部分内容适合推广,从而降低文章作为“爆款”的几率,自从用上Blossomblot之后,凡是由它自动推荐的文章的点击量都大大降低,甚至超过了普通文章的38倍。

2017年,谷歌从自家的“数字新闻行动”基金中拿出了80.6万英镑,用于帮助美联社以AI写新闻。作为当时出过“阿尔法狗”的公司,谷歌对于AI在各领域的应用也经常非常偏爱,而在科技和资金方面ai编辑软件,谷歌自然也走在前端。

在全球,AI在媒体市场也有频频亮相,而且不局限于编辑方面。就在去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联合百度公司打造了中国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并于“两会”开幕期间陆续启用,这只是新闻界首位由人工智能驱动,并且以3D科技呈现的AI合成主播。

看出来,AI在媒体市场早已风生水起,远胜人工编辑,然而粗略研究这种实例,会看到原来AI编辑并没有我们表面上发现的这么“强悍”。不管是路透社还是《华盛顿邮报》,亦或是美国的AI主播,它们所能完成的只是是实时的短消息,对于长篇的深度报道至今尚不能驾驭。

虽然他们在这些方面做得很高,但若说媒体机构完全离开人类却也不现实。《洛杉矶晚报》AI编辑写稿的速度是迅速,时效性也强,然而编写好的新闻都需要开启内容管理平台,由人工编辑进行复核和公布;《卫报》由算法生成的报纸也并非小批量发行,并没变成其主流做法。而且在AI介入媒体市场的探索中,也发生过许多艰难,都必须人类去加以更正。

因为这种因素,有看法对AI介入媒体强调怀疑,认为AI能力不足,当然还有另一种看法认为AI必然彻底取代人类编辑。其实这种看法都将人类与AI放到了对立面,实际上,人类与AI不是非要“水火不相容”,甚至AI导致个别文字工作者失业也未见得全然是坏事。

ai编辑软件_编辑ai文件的软件_ai图片编辑软件

二、AI“入侵”媒体市场只是坏事,AI会是一名“好女友”

在这次微软解雇的20余名编辑中,有一位编辑表示用AI替换人工的决定是有风险的。因为微软网站的人工编辑应该“谨慎遵守特别严厉的编辑准则”,确保在客户打开浏览器以后不会发现不当内容,这还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然而这段话中很可能夹杂着“主观”的成分,因为被AI抢了饭碗,所以说用AI是有风险的,然而即便是再次延续人类编辑,也或许能保证没有很多风险。都说新闻工作者有责任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看法的公平,然而人类原本就是具有主观感情的,无法做到时刻的公正。

此外针对一些新闻的筛选,或是在撰写新闻报导之时,这些“偏见”也常常夹杂其中。如《卫报》、《每日邮报》这些知名报纸都具有显著的偏好性,用户也会按照自己的心态选择不同的报纸。现在他们几乎不看报纸,不过在数字媒体的进程中,这些毛病同样存在。

而随着AI进入新闻制造环节,这样的难题也许就能更好地受到解决。作为AI,不具有主观感情和偏好,反而比人类更能做到新闻报道方面的平等公平,当然要推动这一点还必须更加强的模式,但不管如何与人类编辑相比,AI都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针对AI的种种特点,人类必须不断发掘并接纳,而不是躲避和恐惧,更不该加以“仇视”。不少新闻工作者对AI持有反感或者害怕的心态,因为新技术确实对她们产生了威胁,当涉及到自身利益,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AI介入媒体市场已是不可逆的潮流,与其沉浸于消极心情,不如坦然接受,学会与之和睦共处甚至携手并进。现在许多媒体和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帮助二者和平共处。据路透社分析,AI介入媒体市场无法帮助新闻工作者释放20%左右的时间,让前者可以将这部分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内容构思方面,简单的事实核查与考察方面的工作交给AI,有促使增加新闻质量,“谷歌新闻计划”也于今年发布了关于“媒体如何使用新科技及怎样进一步受益”的国内调查报告。

虽然人类编辑将AI当成姐姐完全没问题,而且这种的朋友还少了人情来往和关系维护,能够一心一意谈工作而不被其它琐事牵扯精力。AI的素质还能使得新闻从业者有更多精力去完成更具成就性的工作,促使自身变得优秀,实现自我蜕变,这样的“好朋友”实在难找,人类必须为有AI这样的合作伙伴感到幸运。

AI虽然在这些层面代替了新闻工作者,抢了一些人的饭碗,但真正光明的今后需要是开放式的,人类必须学会接受。当前AI与人类的协作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必然会伴随着矛盾,但长远来看AI会促使人类进步,最终AI与人类也能超过一个和谐的状况。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www.zfbbb.com/?id=5526

上一篇:ai软件怎么做快速生成色块如何使用OpenCV和Dlib在Python中创建和启动面部检测算法

下一篇:ai编辑软件2.AI助手为记者赋能很多人担心抢了记者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