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d和maya做角色动画核心阅读配音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组图)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配音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每获得一个角色,都要认真琢磨、不断训练,直到把角色“配”出光彩

好的配音可以在“语种适配”与“贴合人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随着国产动漫、游戏的崛起,配音产业越来越正规、制作越来越精细、观众越来越显然,形成反向循环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科技如何演进,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对精品的不断追求,是不变的

上世纪80年代是美国译制片的辉煌时期,诞生了《追捕》《佐罗》等家喻户晓的译制片,配音导演参与打造的众多经典角色作为他们难忘的追忆。随着我国文化行业繁荣发展,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配音领域不断拓展,配音导演和配音市场也愈发越遭到关注。为此,我们邀请“佐罗”(小说《佐罗》)配音童自荣、“萧十一郎”(电视剧《萧十一郎》)配音姜广涛、“洛天依”(虚拟艺人)音源山新老中青三代配音导演,共同讨论配音艺术的造就性转换和变革性发展。

言之有物

用声音实现人物形象再成就

记者:三位配音导演都展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声音形象,请详细阐述怎样用声音诠释角色?

童自荣:配音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影片译制厂引进小说《佐罗》,让我为惩恶扬善的蒙面英雄佐罗配音。佐罗是侠客,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民众伸张正义,很有美丽和威慑力。现实生活中,为了欺骗敌人,他唆使成偏激软弱的“总督”。为了更好地区分两个人物,我把一些音乐舞蹈的经验应用到配音上,比如通过服装来区分:在给“佐罗”配音时,我穿上硬头衬衫,人立马端正起来;给假总督配音时,我就穿上鞋子,人也会显得闲散一些。在“佐罗”之前,我已有5年的配音经历,大多是小角色。每获得一个角色,我就会认真琢磨、不断训练,直到把角色“配”出光彩。

山新:不要尊重任何一个角色,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白。我主要为动画、游戏、新媒体等配音,配音前会按照人物造型等设置进行声音设计。如果一个动画人物脸上皱纹多,性情非常沮丧,声音上我会设计得低沉沙哑一点;一个角色走路驼背含胸,不够谦虚,那我在声音表现上也会怯懦一些……总结出每个角色的一系列特征后来,这个人物的声音形象自然就展现出来。在为《罗小黑战记》系列动画片中13个角色配音时,我就是如此做的。

姜广涛:我觉得,配音最关键的不是音色还是演出。配音讲究的是“还魂”,是如何在作品中展示人性。在20多年的配音生涯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国产电视剧配音。作品到配音阶段,演员即将确立了演出形式和节奏,这时配音导演虽然要与角色共情,还要贴合已经确立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的工作也许和翻译家类似,好的翻译不会挡在观众和原著中间,人们反而不会觉得到翻译的存在,好的配音也有这么。

童自荣:所以说,配音导演要永远站在幕后,与观众保持距离,留有一份神秘,这样就能让读者专注于角色。

记者:近几年,配音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配音导演也是艺人化趋势。

山新:确实,随着配音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声音的力量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配音阵容中来。行业蓬勃发展,配音从业者的工作环境也是巨大改观。“明星”配音导演们正在用自己的声音感动更多人。

言近旨远

让读者展现无穷的语言活力

记者:随着观众外语水平提升,“原版加字幕”成为流行的播映方式,当语言障碍逐渐消解,译制片将步入怎样的今后?

童自荣:电影是声画美术,一边看场景,一边看字幕,会干扰对作品的欣赏。另外,字幕通常只显示关键台词内容,失去了这些口语表达独有的细节、色彩和风味,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也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译制片的创作空间更大。

山新:过去我们一看到给国外动画片配音,很多网友不支持,他们觉得原声更“原汁原味”。其实好的配音可以在“语种适配”与“贴合人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好的配音,听众是能听起来的。最近我们配音的某部日本漫画结束时,“配音老师辛苦了”的弹幕在整个场景刷屏,让人感动。随着国产动画、游戏的崛起,配音产业越来越正规、制作越来越精细、观众越来越显然,形成反向循环。我觉得,年轻人对汉语配音的赞誉,也和文化宽容密切相关——当代青年更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

记者:一些年轻读者不习惯上世纪80年代译制片的翻译风格,认为“拿腔拿调”。大家如何看待“译制腔”?

姜广涛:那个年代的配音形式是符合当初他们的审美趣味的。不能简单看一两个片段就断章取义,当你沉浸在故事中,自然会被配音导演精湛的唱功所感动。比如邱岳峰老师为《简·爱》中的罗切斯特配音,能让人从声音中感得到那些懦弱冷傲却又渴求关怀的心灵。

童自荣:这种配音形式是由那些年代的电影风格决定的。现在的影视和动画语言更生活化,配音风格也更自然。我当时为《棋王》《哈利·波特》《玩具总动员》《大圣归来》配音,没有人说我“拿腔拿调”。配音为电影、为角色服务,要与电影、角色风格一致。

山新:我们今天录制动画、游戏新作,也是要尽量跟原片表演风格相一致。

言为心声

技术发展,坚持追求

记者:现在,配音终于不只是应用于译制片、国产剧、动画新作,还应用在游戏、广播剧、有声书等更广泛的领域。不同年代不同戏剧中的配音有什么“变”与“不变”?

山新:大学毕业后我坚持儿时的愿望,成为一名配音导演,起步阶段很漫长。这些年c4d和maya做角色动画,随着国产动画、游戏崛起,配音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科技也赋能配音艺术的发展。比如,很多漫画配音先行于动漫制作,摆在配音导演面前的唯有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和背景图。演员配音的同时也对导演进行表情和动作捕捉,创作者根据配音导演的表情和动作进行描绘,使动画变得生动可感,这就为配音导演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还有一些新的配音方式,比如虚拟艺人“洛天依”c4d和maya做角色动画,利用智能语音合成科技,人们即使在相应程序中输入旋律与歌曲,“洛天依”即可用配音导演的声音唱出歌词,并生成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是“专业作者生成内容”与“用户制造内容”的有机结合,满足了青年群体的创作需求,真正做到“唱出你们心里的歌”。

姜广涛:在译制片的“黄金时代”,上海话剧译制厂和北京电影导演厂是译制片监制的主要阵地。童老师来自北京话剧译制厂,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话剧导演厂为影片配音,配音大师们对戏剧的执著追求,深深影响了我。我记得那之后为一部影片配音,需要所有演职员工一起吃饭,共同研读台词,创作气氛非常独特。一切打算就绪后,大家走进录音棚,由专业放映师放映电影。面对银幕、对着话筒,和朋友们配合着展现影片人物的爱憎哀乐,非常有仪式感。再往前看,在新全球设立早期,为一部电影配音,配音导演从思想上、艺术上解读影片,撰写角色心理探讨报告。重要场次的戏或者要导演完完整整演出几遍,才能进录音棚。配音导演都要把台词背出来,这样就能解决口型负担,全神贯注于舞台角色原本。2000年以后,配音大多在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有了分轨技术,不再必须配音导演集合在一起工作。科技的进步让配音更真实,艺术体现力更丰富,也更易于操作,难的是保持对戏剧创作的那份宽容与执着。

童自荣: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科技如何演进,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对精品的不断追求,是不变的。新一代配音导演虽然传承着国内配音的好传统,更在挑战升级更多样的配音课题,令人充满期望。

《人民日报》(2021年03月26日20版)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www.zfbbb.com/?id=6185

上一篇:c4d栏目包装 数艺君4D电商设计基础与实战(全视频微课版)

下一篇:c4d素材AE模板下载网站,我所有的私藏都在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