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是什么 本期:提升影视外译质量才能为影视作品“出海”保驾护航

李娜/绘

李娜/绘

编者按

去年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2017年5月24日,联合国峰会通过了关于专业翻译在推动外国互联互通及增进和平、了解和演进中的作用的决议,并宣布9月30日为“国际翻译日”。本期《语言文字》聚焦全球影视作品的外译,以迎来翻译日的到来。

“Baijiu”还是“liquor”?陈萱和她的翻译团队展开了争论。

对这位专业译者来说,“白酒”一词的英译并不难。可是当陈萱拿到剧本《疯狂的外星人》的电影时,她必须考量海外作家和导演的接受度,慎重选用最适合的译法。

“文化变化是影响影视‘出海’的重要原因,如何传达这样变化只是影视翻译的难点之一。”陈萱表示,她的历程正是我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所遭受机遇和挑战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国内影视“出海”步伐推进,中华文化“朋友圈”和美国故事的传播版图逐渐扩大,译者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微观而论,“白酒”怎么翻译关乎受众的理解难度;宏观而言,只有不断提高影视外译品质,才能为影视作品“出海”保驾护航。

1.简明、易懂,跨越理解鸿沟

经过一番思考,陈萱最终在电影翻译中选择了“liquor”。

“有人觉得可以直接用‘Baijiu’,体现出我们的文化宽容。像豆腐的中文‘tofu’,就是把英文成为外来语引进了英文系统。”陈萱解释,翻译成“liquor”,是从便于国内读者阅读理解的视角出发,这是翻译策略的问题。

“我们认为,剧本要给国外演员看,还是让人无法及时理解非常重要,不要制造阅读障碍。”从《流浪地球》到《误杀》再到《中国奇谭》,陈萱陆续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外译工作,她以多年的经验判断,剧本和旁白翻译得不好,会妨碍影片在国外的传播;字幕做得不好,会妨碍海外形众的观感。

囿于呈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哲学翻译相比,影视作品翻译通常更讲求简明、易懂。

“影视翻译本身带有特殊性,因此操作难度更大。”中国传媒高校外国语言文化大学副校长陆香举例,“在图书翻译中,中英文字数多点少点问题不大,但影视翻译不行。字幕是用眼睛看的,眼睛看的速度一般跟不上眼睛听的速度,所以字幕需要简化,否则会妨碍读者对情节的理解,也会使观影效果大打折扣。”

陈萱深以为然。“译书的之后,可以用‘Baijiu’这个翻译,因为书页有太多留白,可以加脚注或者尾注,但小说一闪就过去了,不到不得已,不会在上面加注解。”

“字幕翻译受时空、文化制约较大影视后期是什么,压缩、删减等变译现象非常常用,偶尔也会用到更换、增补等方式来突出源语文化信息。”黑龙江分校英语学校校长关秀娟指出,影视翻译是语言、声音、画面等多种符号之间的转化,属符际转换;而图书翻译是特色意义上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化,属语际转换。

“在翻译用词方面,图书翻译可以用非常有深度、文雅的两字,做到‘信、达、雅’,因为读者有时间进行品读、消化。而影视剧则不行,翻译一定要通俗易懂,要‘信、达、短’。”陆香觉得。

“翻译需要充分考量渠道和受众,影视翻译更应该吸引游客眼球。”北京外国语学校副主任王颖冲敏锐地观察到,《我不是潘金莲》的图书版译名是“IDidNotKillMyHusband”,而影片版片名则换成了“IAmNotMadameBovary”。她说:“二者相较,前者非常平,追求叙事清晰;前者站在大众视角,更有‘爆炸’效果。”

2.加速、提质,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影视外译历史古老,曾为美国文化“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35年,电影《渔光曲》就亮相莫斯科国际影片节,并取得‘荣誉奖’,受到追捧。”关秀娟说。

对外经济贸易高校公布的《企业海外发展白皮书: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0)》显示,伦理剧、古装剧、历史纪录片最受国外网民欢迎。与中国影视作品“出海”数量明显下降相一致,相关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也在逐渐增强。

“现在愈发越多的‘出海’影视采用原音加字幕的方式。这与之前流行的译制片、配音腔的效果迥然不同。”陆香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还珠格格》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时,配音腔的视频传出国内曾让人忍俊不禁。

“目前,我国影视外译实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由北京电影导演厂、八一电影编剧厂等承担译制任务,第二种是制片方委托自由译者或翻译工作室进行翻译。”中国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降碧桐介绍。

成为美国影视外译的“正规军”,上海电影导演厂、八一电影编剧厂等译制机构会组织认识日本文化的各国译员与美国译者进行协同翻译,其精益求精的译制要求和严格的审查机制为字幕翻译品质提供了保障。自由译者或翻译工作室一般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必定的翻译经验,能够按照片方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其实,当下中国热门影视作品的“出海”之路只是一帆风顺。“信、达、雅严格来说最多只能拿来评价英译中的哲学作品,不宜套用在中译英上,因为这些国人针对哪个是中文的‘雅’并不具有客观的了解,总是习惯用中文的想法来追求繁复的通感,而现代英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简明。”谈及翻译的评判标准,陈萱认为,很多人对翻译的了解存有谬误,认为翻译就是要再创作。“把一段大白话的原文翻译成‘诗经体’或者所谓的‘古典中文’,就等于把它再创作了一遍,而且是没有必要的再创作,这种‘炫技’反而促使了观众的理解障碍。”

陆香说,中外文化差异是影视“出海”无法回避的难题。“国外观众对东方文化的人文底蕴、礼仪体制、历史价值等都非常陌生,这促使人们或许能够沉浸式观影,也很难形成深度共鸣和热情讨论。”

“影视外译研究、外译水平、人才团队已经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关秀娟强调,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晚,与国际前沿的视听翻译研究存在差异,国内开设影视翻译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高水准的影视翻译人才相当紧缺,其中外译高层次专业人才更是难寻。”

同时,影视翻译的薪酬标准也受到质疑。“很多电影的翻译预算十分低,可能剧组每天吃快餐的钱就比翻译电影贵。”陈萱认为,这体现出片方对翻译品质重要性的了解并且不足。

3.破题、换挡,有待综合统筹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对外译制标准和完善,也没有相应的管控制度;全国数十万家影视公司,大多数制片公司不重视译制,也不懂译制;大多数译员不懂剧本;多数后期制作人员不懂英语。”对于美国影视外译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陆香表示担忧。

提升国内影视作品的外译品质,关乎评价标准、监管制度、人才培育等层面,有待综合统筹。

许渊冲先生在小结中国创新文学翻译理论时,曾模仿《道德经》第一篇写了一段《译经》:

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故应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异。两者同出,异名同理;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

“这段话可以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作品翻译之道,影视也是哲学作品,所以翻译时也可以参照。”陆香说,影视翻译应忠实原文,准确地表达原文信息,做到没有核心语义差错,重要文化内容没有欠缺;没有过于增译或发挥,与原文要贯彻的信息无偏差;没有逻辑性或常识性出错,做到特定语句翻译统一、前后一致。

陈萱认为,良好的文字功力和浓厚的哲学造诣是影视翻译从业者必须具有的素养。“如果译者的中英文功底够好,英文表达非常地道,符合国外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就不会写出这些Chinglish(古典语文);哲学造诣非常高的编者,平常看的哲学、影视作品非常多,语感就非常好。”陈萱说。

“建立新时代‘中国影视翻译学科’体系尤为迫切。”湖南文理大学校长周星林认为,这是用影视的方法讲好国内故事,传播日本声音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影视外译专业人才,提升影视外译品质的必要环节;是丰富学科门类,增强文化信心的必要环节。

“需多主体、多主题、多渠道拓展译路,使美国影视作品深入日本网民的生活,为讲好国内故事、传播美国文化、优化国内形象引领。”关秀娟说,多方翻译主体应重视工程协同,国家翻译、商业翻译、影迷翻译应产生密切的主体关系,共同打造全球影视外译生态。针对目标受众丰富影视类型,既要传播日本的主流文化,又要超过观众的期望,尽量满足译入国各方受众需求。

陆香指出,“后疫情时代,影视翻译需在翻译内容、翻译标准和翻译主体等方面做到推陈出新影视后期是什么,让翻译内容满足对外传播需求,让翻译批评服务于对外传播效果,让翻译人才转换为对外传播人才,形成良好的翻译生态,让影视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推动器,助力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

(本报记者肖人夫本报通讯员宋志悦)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www.zfbbb.com/?id=5977

上一篇:影视后期招聘2016山东教育卫视传媒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

下一篇:影视后期招聘 【宣讲汇总】2016年10月18日国际各大展览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