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美与丑

设计的美与丑

设计有美丑之分吗?

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必须呀。

人有美丑之分,物有高低之别,似乎这世间的事物都该有清晰的界限分别。

特别是设计,这种有一定审美门槛,讲究美术的技艺功底的手艺活。


真是如此吗?

或者说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与丑?

我们暂且卖个关子吧,

先来看看当下这个社会的审美趋势,先去嗅一嗅设计的最前沿正在吹着哪股风。

设计的美与丑


说到审美趋势,时尚风向标,就必须向一线时尚大牌看齐。

最近,巴黎世家推出2022夏季系列广告,再度引发热议。

该广告颠覆了传统套路,选择与巴黎艺术家Claudia Mate 合作打造出一系列以“超低像素”的粗粒定格动画,将模特化身为像是“电玩角色”的模样。

巴黎世家近年的追求仿佛可以简要概括为“与时代逆行”,这次夏季22系列广告延续大秀的“Red Carpet”主题,以虚拟、现实交错的视觉打造。

单纯论Claudia Mate 的作品,真的是蛮酷蛮有趣的。但对这次呈现,有的人认为,巴黎世家向来喜欢“哗众取宠”,制造噱头,整个22春夏系列广告片,充满诡异、猎奇,令人不适....

持“差评”的网友多数认为巴黎世家此举“太吓人”,在秀场建模行为迷惑。把十几年前的“低像素梗”拿来重玩有些低级,整体画面呈现又太简陋不符合“高端”定位。持“好评”的人则认为此举透过低解析度的CGI 渲染图,在完全平面的红色背景下呈现模特及服装,刻意营造的劣质效果,成功突出了复古未来主义。

虽然差评如潮,但是很多一线大牌居然持续更近,相对传统老牌奢侈品来说,巴黎世家确实是“另类”的那一个,但每次发布这种新奇怪诞所制造的讨论度可能也是别的奢侈品牌“梦寐以求”的...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大热门,2025大阪关西世博logo和ip形象

设计的美与丑


这样的设计在国内设计环境中绝对是个大胆之作,我们对比一下国内大火的福娃和冰墩墩这2个重量级IP,设计上绝对是万里挑一,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也深入到了每个设计细节。

日本的这个设计虽然没那么的精致完美,却也丑得新鲜可爱,以简约随性的线条笔触创作的作品也相当受到欢迎。

这其实就是最新在设计界吹起的一股新风潮,定义为New Ugly新丑风,“新丑风”是打破原有的审美,把这些看似好像没有设计的元素组合一起,⽤夸张对比的颜色,草率变形的字体,粗糙简陋的图⽚,漫不经心的设计风格,给⼈带来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新丑风的代表人物,就是日本平面设计师高田唯,我们先来欣赏一番他的作品。

设计的美与丑


这对于讲究极致美感,少即是多,留白美,严谨规范的日本设计来说,高田唯的作品绝对是一股逆风潮,并且和他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改变?

这其实不是表面上的设计风格的改变,而是对未来社会和人性及设计本质的新思考。

高田唯认为,设计应该不仅仅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他想表现出一个完全没有设计经验的人想创造、传达的想法,这种态度他觉得也是美的,这种美是不受传统条条框框约束,令人震撼的,而他所做的就是把这种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他并不是想刻意创造一种很丑的设计风格,而是希望可以打破常规,做一些不那么讲究、不以美为标准的设计。他提倡像小孩子、像没学过设计的人一样去做设计,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举动,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那些设计一样。

这种观点是不是有点耳熟,世界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有这么一句名言:我14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

我们可以把这些都看做一种先锋潮流,看作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也许艺术就像陈丹青老师说的“艺术就是装x,我从小装,装成了现在。”

“装”饰、“装”璜、“装”裱、“装”祯……都是在装,让一般的东西变得好看些,都靠一个“装”。

假如艺术如此,那品牌设计,品牌包装,是不是也都是在装?

设计风格它毕竟只是一个表现手段,打动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才是我们的目的。


哪怕是丑的、惹人厌的东西,比如之前大火的洗脑广告、恒源祥羊羊羊、铂爵旅拍,比如

瑞幸与潘虎合作打造的“椰树牌咖啡”,好像与潘老师的日常高级感作品格格不入,多了一些新丑风格,它是美还是丑呢?

设计的美与丑


这完全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完全不影响它为品牌赢得了一大波可观的流量福利。

在互联网超竞争时代,无论美丑,而是出圈,而是话题性带来的可观流量成为了各大品牌趋之若鹜的事。

所以,设计没有真正美丑的标准,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我们不要把设计单单看成是一张海报、一个logo ,一个包装,它还可以是一次营销事件、一次商业行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丑”的、另类的表现形式,但背后的商用意图或许很高级。

巴黎世家设计师demna曾表示过,丑和美的界限很模糊,一旦跨越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真的有一种大俗即大雅的即视感!

的确在评价设计中带入美与丑的讨论,不外乎是件很主观的事,这受个人的认知价值观和成长环境影响,并不能使用二分法进行归类。每个人原本都应该有自己的审美,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和艺术风格,从历史社会对女性美的定义来说,从旧石器时代对生育原始的崇拜,到古希腊的黄金比例,到文艺复兴丰腴之美,过度到近代社会以瘦为美,再回归到后现代的纠结体,美丑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时代发生演变和轮回。

设计的美与丑


然而我们却能从高田唯的风格演进,认定设计思维的成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随着一个时代的意识演变和个人的境遇在不断探索。

网络让世界变得四通八达,人也在输入越来越相似的信息,环境让审美变得越来越趋同,就像韩国女团,网红头像一样,一眼望去,都长一样,像一个生产线上出来的。所以才会有一个个敢于挑战的设计师艺术家,在不断突破,打破常规,不断带领我们去拓宽认知的边界和美的边界。


问为什么要丑?不如先问它们为什么一定要好看?


欧赛斯创意团队每周三都会组织创意团队的知识分享会议,一起分享探究品牌设计的意义和前景,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好得服务于我们的品牌全案咨询客户。

设计的美与丑


本次的主题就是《设计前沿——新丑风》,一起探讨设计的美与丑,一起去突破边界,探索更多的可能。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www.zfbbb.com/?id=387

上一篇:不可忽视的品牌视觉调研

下一篇:超级符号的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