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中国 图标杨家齐/文首次推出“插画插画奖”将获8000英镑奖金

杨家齐/文

英国《卫报》(TheGuardian)日前首次展出了“卫报插画奖”,获奖者将有机会取得高达8000英镑的奖励。该殊荣主要面向处于生涯早期的插画师,为人们提供展现的平台。

成为一家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媒体,《卫报》一直保持着在视觉设计中使用绘画的特色。许多知名插画师都是《卫报》的大量合作对象,他们以插画的方式表达着这份报纸对新闻风波的心态、观点。

印有斯诺登事件插画的《卫报》。凯尔·比恩/绘

约翰·霍尔克罗夫特、凯尔·比恩等自由插画师都曾为《卫报》绘制讽喻型插画。

与《卫报》同一集团的《卫报周刊》(TheGuardianWeekly)在视觉形象上也广泛运用插画的方式。2019年2月的一期周刊就以儿童画成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元素插画中国 图标,讨论气候变暖的共识,吸引了长期关注。

《卫报周刊》采用儿童画成为封面图。图片来源:it'snicethat

《卫报》以手绘的方式进行的视觉创新只是仅限于报导或社论内容,同时也活跃在一些带有商业性质的子品牌和多元系统上。《卫报》每年还会聘请插画师为全球上体量最大的戏剧节之一——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Festival)的系列报道设计视觉形象,这些视觉形象被用于包含面向音乐节参加者的《卫报迷你指南》(TheGuardianMini-guide)或者周边文创上。

自2017年,《卫报》邀请插画师亚当·艾弗里(AdamAvery)为其大量出版物《卫报大学指南》(TheGuardianUniversityGuide)设计了全新的视觉形象。在艾弗里与《卫报》合作的两年中,插画已经变成这份大学指南的新颖风格。与此同时,《卫报大学指南》积极地采用动画等方式,将静态内容向动态场景延伸。

亚当·艾弗里为2018年《卫报大学指南》绘制的手绘。图片来源:it'snicethat

同样成为出版杂志的《纽约客》(TheNewYorker)期刊,以插画作为封面早已变成其视觉标志之一。1925年,《纽约客》创刊号中出现了一位拿着单片镜观察蝴蝶的绅士形象,这位名叫尤斯塔斯·提利(EustaceTilley)的人物,是其首位艺术编辑雷·欧文(ReaIrvin)描绘的虚构人物形象。在后来的《纽约客》系列幽默文章《一本特刊的诞生》(TheMakingofAMagazine)中,提利扮演了这些诙谐角色,也作为了《纽约客》杂志幽默感形象的拟人化代表。

现在,提利的形象已经与《纽约客》密不可分,从网页图标到报纸周年纪念刊封面,处处都能看见这个熟悉的身影。此外,《纽约客》还将这一经典形象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以体现时下质疑的话题。提利可以是玩手机的“低头族”,尝试二维码技术的绅士,或是穿着正装的洒脱黑人男性……《纽约客》不断通过这一经典形象论述政治形势、新媒体、平权等议题,在荒诞幽默中注入深度探讨。

《纽约客》封面插画。

在互联网时代下《纽约客》依然以插画为契机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在其官方的“幽默与漫画”(HUMOR&CARTOON)板块中,《纽约客》每周向听众征集一幅特定小说的配文。所征集到的文字得票高者将有机会被刊登在报纸上。目前,该活动即将为677幅漫画征集了配文。插画不再仅仅文字的配角,更多地赢得了无法独当一面的素养,成为刊物生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纽约客》向订阅杂志的用户赠送印有手绘的帆布袋。图片来源:

尤斯塔斯·提利系列插画反映着时代演进的方向,插画的活力有时也正在于此。在2017年“V&A插画奖”中赢得年度最佳杂志绘画的是插画家理查德·阿伦(A.RichardAllen)为美国《星期日电讯报》文章《新的机遇,新的危险:特朗普时代》所创作的绘画《特朗普浪潮》。画面构图致敬了葛饰北斋的御用版画《神奈川冲浪里》,特朗普的标志性发型以及船工挣扎的元素与文章的内容相呼应,暗示了特朗普政策或许带给的世界金融风险。这种以经典场景为蓝本构思的手绘饶有创意,且在与名作的时空对话中被带给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插画《特朗普浪潮》与葛饰北斋的知名作品《神奈川冲浪里》。图片来源:V&Aillustrationawards

《时代周刊》(TIME)在2018年的三期杂志封面同样以特朗普为题材,以动态的连续画面反映在半年中特朗普因私人律师事件所经历的政治丑闻。三幅绘画的基本方式都是特朗普在国会中风雨飘摇。这组插画也为《时代杂志》创造了百年历史上第一组“三部曲”封面。

与《时代周刊》合作30年的插画师蒂姆·奥布莱恩所绘制的“三部曲”封面。

事实上,插画一开始在当代报刊中的作用是复原新闻现场。这些绘画一般为插画或手绘,相较于当代绘画内容上非常抽象。在摄影术成熟期间,这一功能被逐渐替代,然而插画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1861年,《伦敦新闻画报》中体现中国战争的插图。

现今插画不再苛求对现实情景的准确还原,而是非常倾向于价值判断和情感偏好的释放,这是插画不能被普通新闻摄影照片所取代的重要因素。比如法国蒙太奇摄影大师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Heartfield)借助对照片元素的再次剪辑组合出现实中能够发生的场景,这种构思理念与绘画相似。通过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场景重组的形式,插画取得了完胜一般新闻照片的叙事能力。

哈特菲尔德的作品《希特勒式敬礼的意味》,是法国《工人画报》1932年的一期封面。该新作讽刺了希特勒的选举成功的背后是大资产阶级的支持。

插画在现在也作为了成为品牌形象、设计文创周边的重要灵感源泉。相较于工业设计下的标准图形,插画反而是更能被大众识别、记忆的触觉符号。非虚构政论小说网站笔尖网(TheNib)在再现自己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文创产品众筹的方式出版自己的实体杂志。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都是其刊载过的漫画。

TheNib在网页上发起的众筹页面。

在数字化的时代下,插画仍然是一种“逆潮流”。中国人民学校新闻大学副主任任悦认为插画可能遭受的窘境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插画在新闻媒体中或许更多地被有设计感的图表新闻所替代。相较于偏戏剧性的手绘,图表新闻制作快捷插画中国 图标,对于观众来说直观且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手机是现今主流的信息阅读设备,屏幕空间的限制并且制作考究的手绘在展现效果上并不能超过最优。

另外,插画的制作时间和费用只是其遭遇的另人生存困境。相较于摄影,一幅制作精巧的手绘最少也必须4-5小时来进行绘制。2012年,《纽约客》单幅1/4页面大小的插画稿酬就早已超过了500美元。2014年,《时代杂志》的封面插画稿酬高达3000美元。高昂的费用因而许多刊物越来越少使用插画。

虽然在数字时代的昨天,插画在颜色体现、造型艺术上仍然具备无可替代的新颖性,真实笔触中略显拙稚的亲和力也变得更加罕见。与此同时,插画也随之向时间、空间的维度扩展,不再局限于平面、静止的形象。

插画,也许还未至黄昏日暮时。

编辑|孔斯琪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s://www.zfbbb.com/?id=4724

上一篇:插画中国 图标 DavidShrigley如何通过插画阴阳怪气、揭露现状?|时尚芭莎艺术

下一篇:活色生香:文学经典插画考【崇德尚艺】当文艺的种子在春光雨露中萌芽